溯溪委員會
未來溯溪的展望
 
 
 
 
 

未來溯溪的展望

歐鴻祥

1、提升另類的登山型態和路線

2、開發另類的水域型態和路線

3、推廣溪谷探險與生態活動

4、提升登山裝備與技術的實用性

5、開創多元化的登山、溪流知識

6、整理各水系、水資源的相關資料

7、發長本土化的登山溯溪特色

8、提升山難與水域救助的技術

9、發展綠色的冒險旅遊觀光產業

 

 

溯溪可學習到的技能

1、登山野營露宿

2、野炊生火技巧

3、荒野叢林穿越

4、地圖定向定位

5、巖壁攀登技術

6、繩索操作運用

7、確保升降技能

8、游泳技術提昇

9、河川溪流救援

溯溪的六大好處

1、舒解全方位的壓力

2、增加身體免疫功能

3、全身性的肌肉運動

4、克服高度的恐懼症

5、增進水域各項技能

6、提升登山技術層級

 
 
 
 
 

溯溪委員會
初探溯溪旅遊市場與未來趨勢

 
 
 
 
 
             

初探溯溪旅遊市場與未來趨勢

鄭峰茂

         冒險觀光在國外已經盛行多年,Muller & Cleaver (2000)以美國嬰兒潮的人口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顯示,56% 的受訪者在五年內有參與過冒險假期或旅行(adventure holiday or trip),超過2 億7 佰萬人有參與過溫和的冒險假期或旅行(soft adventure holiday or trip),而只有大約5 仟9 佰萬人有參與過困難的冒險假期或旅行(hard adventure holiday or trip)。交通部光觀局 (2005)最近幾年也開始再推廣運動型冒險觀光,例如:潛水、衝浪、滑水、水上摩托車、泛舟、划船、乘坐遊艇、釣魚、飛行傘、攀巖、溯溪、滑草等,而這些活動都進而促使國內冒險觀光的發展,根據歷年來國人國內旅遊目的調查表中顯示,從事健身度假運動的人口比例由原先2001 年的4.4% ,提升到2004 年的9.3% (受颱風災害影響略有下滑),最高為2003 年的12.1% ,顯示國人對戶外運動型遊憩活動是有顯著成長趨勢。

         

         台灣位於歐亞與菲律賓兩大板塊之聚合和壓縮界線之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造山運動頻繁,形成四分之三的環山地型,山嶽高而險峻,溪流短而湍急,森林林相豐富,又因地處亞熱帶,雨量豐沛,形成雄偉奇峻的溪谷地形,有深潭、瀑布、急流、河階、曲流、巖壁、峽嶂、密林等,是發展溯溪活動之理想環境(莊再傳,2002;林宗聖,2002)。台灣主要的河川,大都發源自中央山脈、玉山山脈和雪山山脈等高山區域,並分別向東、西流入台灣海峽或太平洋。全台河川分佈廣泛,各地均有適合發展溯溪活動的天然場所,分佈在各主要河床上游,如北部的淡水河、頭前溪、中港溪、後龍溪;中部的大安溪、大甲溪、烏溪、濁水溪;東部的蘭陽溪、新城溪、蘇澳溪、南澳溪、和平溪、立霧溪、花蓮溪、秀姑巒溪、卑南溪;南部的北港溪、朴子溪、八掌溪、急水溪、曾文溪、鹽水溪、二仁溪、阿公店溪、高屏溪、東港溪、四重溪等共28條,當中更分佈數以萬計的中、小支流,並各自形成天然不同等級的溯溪場所,提供溯溪愛好者前去初探與發現。

 

         溯溪意指由溪流中下游開始,沿著溪谷往上游溯行至溪流源頭的一種溪谷攀登活動,這種活動需要穿越瀑布、橫渡急流、攀登峭壁,是一種結合登山、露營、游泳、攀巖、定位運動、地圖研判、野外求生和急難救助等技能於一身的綜合性活動(林宗聖,2002;Lee, 2006)。溯溪旅遊亦是一種新興冒險旅遊,然而人類內心渴望探索新奇且具不確定性的事物,喜愛在一般的環境下所無法得到活動刺激,特別在參與新奇或具有挑戰性的活動中,可以自由的選擇,並得以運用身體、知覺及智力。溯溪活動需要同伴之間的密切配合,體現一種團隊精神,去完成艱難的攀登,對於溯行者是一種體力與智慧的雙重考驗,同時又可得到一種信任與滿足,並獲得一種克服困難後的自信與成就感。

 

         溯溪運動最早起源於阿爾卑斯山脈的冰河攀登,後來傳入日本,日本在先天環境因素下,歷練出自己另一套攀登技術,並享有溯溪王國之美譽,台灣溯溪活動濫殤於日治時期昭和年間,1970 年代以降,進入溯溪攀巖的盛行時期,1982 年日本溯溪熱愛人士來台溯溪,再度掀起了登山界的一股溯溪熱潮,1983 年以後民間陸續成立溯溪俱樂部,目前北部:以內洞溪、頭前溪、老梅溪等、南部:以海神宮、大峽谷、涼山瀑布等、東部:以白鮑溪、黃金峽谷、砂婆礑等為較具代表性場所,然而,參與溯溪旅遊的人數也正逐年的再增加之中。

         台灣因地理環境特殊,擁有豐富而多樣化的人文與自然資源,發展觀光具有雄厚的潛力,再加上2005 台灣觀光年、2008 年台灣博覽會,台灣目前將積極推展新興套裝旅遊路線,並建設具備為國際級觀光旅遊線之地區。同時重點開發數個具標竿效果之新景點,使台灣的觀光發展能逐步涵蓋各地區,達成發展觀光產業振興地方經濟的效果(交通部觀光局,2005)。

         台灣的溯溪旅遊活動受到降雨量及冬季枯水期之影響,有明顯季節性,主要活動集中在每年的5 月至10 月間,其最大干擾因素是每年七、八月份的颱風好發期,而溪流上游容易受到豪雨或颱風所帶來的洪水及山崩,經常會導致造成河床水量與地形外表的改變,以致地形不斷產生變化,因此更增加溯溪活動的新鮮性與刺激性,一般商業性質的溯溪旅遊團隊均會顧慮時間性與風險性問題,並不會讓遊客挑戰過分能力以外的嘗試,一天旅遊行程所行進距離不會刻意去強調攻頂與難度性,而是以新奇的體驗與樂趣為主要訴求,在相關學者研究中顯示參與溯溪旅遊之遊客性別比例女性略高於男性,此證明溯溪旅遊活動是沒有性別之分的,年齡層與婚姻狀況則以青壯年族群與未婚者為主,顯示此年齡層與未婚者的遊客是較願意嘗試新的體驗與接受不同資訊(Lee, 2006;李宗鴻,2006)。

         因此,商業性質溯溪旅遊是非常適合在台灣發展的戶外遊憩活動,深具潛力,尤其,在南部天然環境與氣候的優勢條件下,更是發展溯溪旅遊活動的待琢璞玉。

 
 
 
 
 

溯溪委員會
溯溪的種類

 
 
 
 
 

溯溪的種類

歐鴻祥

1、親水性溯溪:

炎熱的夏天,帶著孩子或三、五好友以家庭式的活動,找一處乾淨、安全的溪谷,聆聽水聲,追逐水花,實乃最自然、最健康的消暑方法,而且溪谷裡佈滿了大小崎嶇不平的石頭,就是讓小孩去體驗大自然環境,學習怎麼克服障礙,跌倒了再爬起來,最好的方法。

2、運動性溯溪:

他結合了登山、健行、叢林穿越、攀登、游泳等,是一種從頭到腳的全身性運動,一般人平常很少運用到的肌肉伸展、關節扭、心肺功能等,在溯溪過程中都會使用到,所以少運動的人回去,一定腰酸背痛,達到真正運動的效果。

3、舒壓性溯溪:

當今的文明社會,壓力是每個人必須承受的一項負擔,本會有一位國中老師說:「我除了身處於溪谷及高山的環境中,讓活動過程中的緊張、刺激、興奮,把我與大地融為一體,而得以真正舒解工作及家庭的壓力外,都市中的紅塵俗事壓得我喘不過氣來」。

4.健康性溯溪:

在溪谷溯行的過程中,因瀑布的沖集、激流的水花,瀰漫在溪谷空氣中,所以我們身體就會吸入很多的〝陰離子〞,讓你神清氣爽、健康加倍。市面上有很多負離子生成機,標榜各種健康的功效,醫學上是肯定的,我們生活的都市環境中,因吸取較多的正離子,而無法讓我們的身體保持正負離子的平衡,故多吸取負離子可讓身體酸鹼平衡,增強免疫系統抵抗力,並在這歡樂愉快的過程中獲得健康。

5、團隊性溯溪:

溯溪環境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地形,包括激流、深潭、巖壁等,這些天然的障礙,除了教練架設繩索、器材協助外,還是要靠每個人的互助合作,才能順利的通過這些地形,所以溯溪活動就是人與人、同事之間,不分彼此發揮團隊默契的最好表現。

6、技術性溯溪:

除了傳統的登山,野地技能外,在複雜多變的溪谷溯行,你必須具備高超的確保技術及純熟的繩索運用技術,以冷靜的思維,一步步突破險惡的地形,並不斷從中磨練,學習攀登技巧,還有隊員互助的團隊精神,才能到達一般隊伍無法進入的「世外桃源」。

 
 
 
 
 

溯溪委員會
溯溪運動裝備

 
 
 
 
 

溯溪運動裝備

歐鴻祥
個人技術裝備:
(1)安全頭盔(2)安全吊帶(3)勾環【保險大D×2個、無保險×2個】(4)一吋寬扁帶3米長×2條(5)8字環×1個(6)6㎜普魯士繩【2條】(7)橡皮染指手套(8)溯溪鞋、防寒衣、救生衣
 
個人登山裝備    
(1)大背包(2)防水袋(3)外帳(4)睡袋(5)睡墊(地布)(6)頭燈(7)備份衣物(8)個人炊具(9)爐具(10)食物(11)餅乾(12)礦泉水(13)藥品
團體裝備:    
(1)主繩(2)拋繩帶(3)滑輪(4)鑿孔器(5)巖鎚(6)巖釘(7)對講機(8)照相機
 
 
 
 

溯溪委員會
溪谷溯行方法

 
 
 
 
 

溪谷溯行方法

歐鴻祥

1、行進路線: 一般由老手來帶領及判斷,是最安全、簡單容易通過的地方行進,才不至於誤闖危險地帶。
2、平衡技巧: 溪谷佈滿了大小不一的岩石,時需跳躍、時需攀爬,姿式方法千奇百怪,若是你拿著一根枴杖,用兩點不動、一點動的平衡方式,保證你步伐穩定,不容易摔跤。
3、涉水橫渡: 選擇水淺、流速平緩的區域通過,腳掌擦地、觸探前方的石頭,以枴杖試探深淺,一步步向前邁進,河水及腰時亦可多人互抓肩膀,互助平衡前進。
4、泳渡深潭: 由攻擊手架設橫渡確保繩,並順水約45度夾角,隊員穿著救生衣,雙手握著繩索,讓水流將身體帶至對岸。流速高的危險地形,另加一條副繩確保身體,由對岸人員幫忙拉繩通過。(如同窗簾拉繩)
5、瀑布攀登: 這是需要有豐富攀巖基礎及經驗的人,才能擔任攻擊手的角色。瀑布水流衝擊強勁,所以一般會選擇瀑布的側邊為攀登路徑,以打巖釘為固定點的先鋒攀登方式,架設主繩。攀登過程中為防止體溫流失,攻擊手需要穿防寒衣來保溫。 
 
 
 
 
 

溯溪委員會
溯溪教練班名冊
 
 
 
 
 
第一期乙級溯溪教練班-97
歐鴻祥 曾應鉅 薛明揚 王振男 黃敏源 鄭峰茂 洪逸恆      
 
第一期溯溪教練班-95
王茂宗 王清德 朱惠民 吳祈萬 宋能正 李衍毅 林麗華 侯家雄 洪二中 洪逸恆
胡家豪 許時敬 陳明居 陳俊良 陳紹鳳 李白灣 陳俊偉 陳海戊 陳慶鴻 曾志賢
曾昱彰 曾應鉅 隆文霖 隆旻家 楊政文 楊健文 劉金良 歐陽昭勇 謝偉仁 謝唯望
魏傳財 羅尚 羅照二 蘇銘銓 劉信傑 王樹禮 張溪泉 陳振文 鄭志成 潘順興
曾英豪 翁士傑 黃敏源 王振男 薛明揚 歐鴻祥 謝宋益 劉凌玉 林佑鎂 陳益健
 
第二期溯溪教練班-95
林育首 林育正 曾敏吉 謝勝雄 陳碧燕 鐘秀君 陳瑞哲 李志威 余佳謙 楊志強
楊彩玲                  
 
第三期溯溪教練班-96
蘇文偉 黃炳春 陳世傑 潘鳳娟 黃國展 劉明全 洪二中 林光緯 劉家華 龔靖晴
鄭正煌 蔡妙娟 柯正民 陳峻祥            
 
第四期溯溪教練班-97
劉家妏 劉育倚 夏千婷 張簡子琛 張耕銘 曾文嘉 李忠仙 林冠廷 洪韡君 王冠豪
王忠志 王竣宏 蔡博任 許仲豪 許雅雯 謝志和 陳妙青 陳明峰 陳柏如 陳柏憲
陳清勇 顧承翰 黃冠崴 黃婷琪            
 
第五期溯溪教練班-97
吳唐憲 蔡錦文 蔡惠婷 蔡文傑 李世興 許耕華 黃升亮 周俊銘 劉忠恩 吳金輝
龔政森 陳志三 吳宏恩 蔡靜儀            
 
第六期溯溪教練班-98
張力花 謝瑞娥 林瑞金 高清源 吳清光 高健雄 高竹君 陳世輝 吳清金良 吳清忠
顏金花 林美英 李麗雲 李昭嫻 李昭明 李鴻志 侯文豪 郭俊佑 黃尉翔 高惠珠
杜清財 陳蘭珠 巴樂‧莎‧梅子 白樣‧伊斯理鍛        
 
第七期溯溪教練班-99
林淑華 黃納昇 蔡運福 林玉妹 高阿美 顏孔淑娟 柯惠英 孫余瑞娥 翁慧翎 盧秀琳
朱文明 李高美花 柯春雄 葉美靖 潘惠珍 盧忠孝 葛漢忠 王國雄 卓琳琳 林一男
汪春慧 周智雄 林淑芳 林敏傑 趙玉蘭 林江梅英 林敏毓 周永榮 曾輝美 謝立人
林藍馨 朱文華 黃楹芝 吳秀雅 高梅玲 張明山 徐明德 張力花 曾君曄 張新華
高德雄 曾信義 柯秋花 吳國華  顏文碩 伊斯坦大.阿布 巴拉卡夫.伊斯瑪哈單
莎妃.依幸高萳 所克羅曼.莎葳            
 
第八期溯溪教練班-99
林焯卿 陳俊成 趙松齡 謝蕙如 力德 林偉弘 李昌潤 潘弘智 張子麟 陳奕芳
莊翔達 李根雄 黃昭憲 巫昌陽 鄭又滄 林念祖 黃怜元 林卉軒 吳淵國 董映顯
楊欽文 陳修賢 蔡宗羽 陳固凱 卓信宏 黃品真 曾智檉 林叢森 謝逸蓁 廖清海
羅元鴻 邱翼松 林志哲 金明央 游正忠 林慧娟 王崇峰 楊璨瑜 陳海戊 莊淵翔
謝政憲 林亭勻 卓哲宇 許瑞立 張郁萱          
 
第九期溯溪教練班-100
陳英信 劉毅宏 曾昭源 顏鴻榆 曾義文 喻培信 劉羽珊 何儀雄 高毅 邱彥儒
黃清枝 吳俶慧 葉國科 蘇銀福 黃世明 古意愷 宋柏昇 陳建樺 朱瑞庭 黃孟娟
鍾喬旭 潘春義 陳能貴 張立偉 林勇明 劉冠廷 林政輝 楊正義 潘文世  
 
第十期溯溪教練班-100
陳美齡 許承琪 賴科孚 蘇孟浩 王馨鴻 魏嘉逸 劉佳華 張皓博 鍾政峰 邱靖文
羅伊婷 賴穩凱 林孟潔 廖信嘉 林冠龍 蕭羽伶 朱佩茹 林靜宜 曾筱妤 郭嘉如
葉翔傑 林庭茹 潘書瑾 蔡宜萱 林祐丞 杜詩縈 劉韋伶 卓昱妏 薛俊宏 許庭芳
林寶淑 林憶雯 張瀠慈 廖韻涵 王韻婷 鍾麗靜 林雨萱 蔡旻芬 張家銘 王譽儒
廖文立 羅凱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