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der image 234
  • slider image 235
  • slider image 236
  • slider image 237
  • slider image 238
  • slider image 239
  • slider image 240
  • slider image 241
  • slider image 242
  • slider image 243
  • slider image 244
  • slider image 245
  • slider image 246
  • slider image 247
  • slider image 248
  • slider image 249
  • slider image 250
  • slider image 251
  • slider image 252
  • slider image 253
:::

Empty Title

淺論激流救生概念

作者:楊政文


        身為一位救難人員,執行任務時隨時都會身處險境,因此不僅要具備精湛的救援技巧,平時即要有多重完整的救援構思計劃,於任務現場才能依現況冷靜的、快速的研判,採取正確的救援方式。
        而災難環境則以河川激流動水的環境型態變化最大,也因此更加深任務的危險性,有感於此個人僅以所學得之有限淺顯的知識,將激流動水相關之救援技巧、溺者行為模式、救生風險等項目,做一整理闡述,願與我所有救難弟兄共同分享研究,受限篇幅本文僅做提要說明,無法配合圖表深入探討,有錯誤失當之處更望能提出指正,願共勉之!

一‧受溺者行為模式及救生風險

    A‧驚慌與生存(Panic & Survival)
    1、救者行為模式
    驚慌(Panic):救援者先心理建設避免自己驚慌,並瞭解溺者驚慌的心理。適應能力(Comfort Zone):救援者有信心有安全感,不適應的因素加以瞭解排除。
    2、溺者行為模式
    生存率(Survival):生理狀態有信心求生慾望會更強求生並不全依賴技術而是以心理狀態達成。


    B‧溺者行為模式風險評估: 溺者不同行為模式會影響救援動作。
    1、正常行為模式(Normal Behavior):
    溺者危急時呼叫是正常行為,救援者可岸上告知如何自救,或丟擲浮具救援,此行為模式救援容易。
    2、慌亂行為模式(Panic Behavior):
    溺者危急時雙手於水面拍打,無意義行為無法幫助脫困,只是耗損體力,溺者此行為模式會造成救援阻礙。
    3、反慌亂行為模式(Counter-Panic Behavior):
    溺者溺水後無反應無求生慾望,連丟擲浮具都不抓握,溺者此行為模式會造成救援極大危險。
    4、溺者本能反應(Instinctive Drowning Response)
    溺者以自然反應機制雙手下伐,頭向上尋求呼吸,成年人維持60秒小孩20秒即會下沉,尋求呼吸會對所有東西反抗,溺者此行為模式救援最危險(Risk to the Rescuers)。

    C‧安全救援與生存(Rescure Safety & Survival)
    1、急救 Emergency:
    保持呼吸道暢通,確認有無呼吸、有無心跳,必要時做人工呼吸或CPR。並嚴密觀察防再發生溺死稱此為停車場溺斃。外傷處理、脊椎、頸椎、尾骨損傷檢查,迅速送醫。
    2、傷害 Injuries:
    水中易受傷害為離岸10英呎範圍。漂流時脊椎骨、尾骨易受傷,手腕滑倒或碰撞易受傷。激流救生易受傷部位為腳踝腳部等處。
    3、溺水 Drowning:
    溺水心理反應無自主性、閉氣,但仍想呼吸,水中溺者易失溫。溺死者一種腹部吸大量水,一種嗆水喉頭鎖住無呼吸腹部無水。溺水者呈現精神恍惚,僅有求生動作時,只有15秒的救援時間。救援要環境及災難評估,救援能力評估,依能力分配任務。
    4、低體溫 Hypothermia:
    冷水中要保持體溫,太冷會硬化、手腳痲痺,只能撐短時間。人體正常體溫36.9~37.1oC,35.5oC 以下為失溫,30oC以下逐漸死亡。溫度低會抖動以增加體溫血液循環,但血液流到四肢會造成腦部缺氧,低溫處理保暖昇溫,增加血液循環,由於血液成塊狀,會造成阻塞死亡,故要注意,處理要先由軀體再四肢,並注射食鹽水。
    5、中暑 Heat Exhaustion:
    溫度太高會造成中暑、脫水、頭昏、嘔吐。傷患移到清涼處所,脫除防寒衣、衣服,保持呼吸道暢通,腳部抬高、注射食鹽水。

    D‧救生風險評估
    1、由低風險到高風險 Low Risk to High Risk:
    1.延伸 Reach:
    伸手救援不直接接觸,以延伸物救援,如樹枝、長鉤、充氣水帶等,自己要穩固不行時鬆手確保,救者危險程度最低。
    2.拋擲 Throw:
    拋擲東西救援,如浮具、救生衣、救生圈、繩索、椅墊、拋繩袋等,救者危險程度提高。
    3.用救生艇 Row:
    用救生艇救援,如汽艇、膠筏、IRB、動力船艇、非動力橡皮艇等,救者危險程度提高。
    4.下水救援 Go:
    直接下水游泳去救,要保持距離注意溺者驚慌抓人,避免被扣住確保安全,危險程度更高。
    5.拖帶溺者 Tow:
    下水直接接近溺者帶回岸最危險,要做防衛性救援,救援事件有60~80%死亡者為救援人員。
    6.直昇機救援 Helo:
    山林區利用直昇機偵察、載運救者、器材、患者、轉寄通訊、吊掛、垂降等,危險程度最高。 

二‧救生原則及信號傳遞

    A‧鳴笛訊號(Whistle Signals)
    一短聲:人員動作停止,注意吹哨來源及口令。
    二短聲:人員往上遊方向移動,依指示沿左岸或右岸前進。
    三短聲:人員往下遊方向移動,依指示沿左岸或右岸前進。
    三長聲連續:緊急情況,人員全部撤退離開水面,集合瞭解情況。
    吹一短聲哨子:
    指揮人員手指你,手拍壓頭頂,表示詢問是否OK?
    如手舉高、手指頭指天,表示須要救援。雙手平舉掌心朝前,表示停止。

    B‧救援通訊信息傳遞
    1、互相連繫通訊 Communications:
    互相連繫用說話最簡單,但實際上有其困難,因此可利用無線電通訊。
    2、其他電訊器具 Other Electrical Devices:
    喇叭、廣播器。
    3、視覺器材小型閃光燈 Pocket Strobes:
    可攜帶、便宜、防水、防震,每分閃50次連續9小時。
    4、水中染色器 Water Dye Markers:
    盒裝染料於水中釋放隨水流動,於直昇機上可看顏色找到地點。
    5、防水手電筒 Flash Lights:
    易攜帶、便宜、防水、使用期長,戴於手臂上可救援及識別用。
    6、鐵板記號 Panel Markers:
    4』*8』橘色板,鮮明易發現。
    7、肉光的螢光棒 Cyalume Lightsticks:
    螢光棒非真火,防水、防風多種顏色,夜間搜索,左右岸拿不同顏色,方便區別。
    8、人造煙 Smoke:
    人造煙化學作用較燙乾草旁不可使用。
    9、口哨 Whistles:
    便宜、易攜帶掛救生衣下方,防水、防呆工具任何人都可使用,要知道發出信號的意義。

    C‧不要訂定教條(Don』t get dogmatic)
    救援不是只有一種方法,最好有第二種選擇。

    D‧激流救生15項遵守原則
    穿救生裝備、到上遊觀察、有後備計劃、要多重確保、記得三原則(保護自己、協助同伴、救助溺者)、方法要保持簡單、帶適當工具、確記水中不站立、溺者難自救、繩索不綁死身上、架繩不垂直流道、不立確保繩後、抓到溺者不鬆手、戴激流專用頭盔、積極主動多訓練。

三‧動力非動力器材救援

    A、船艇救援
    1、白水漂流法 Whitewater Rafts:
    .橡皮艇汽管18「和24」,艇身12『和24』分多節,破裂仍能浮水上,以划槳或長桿都可操作。
    2、硬底的船 Rigid Hulled Boats:
    船殼為玻璃纖維、鐵殼、鋁殼,平緩水勢無礁巖處適用,翻覆會打到人或夾中間。
    3、蛛蜘船 Spider Boats & Catarafts:
    邊有二根浮桶、中間有支架、底部鐵板子,與水接觸面大,兩邊彎高,可於三級白水或低堤壩區使用。
    4、汽墊船 Hover Craft:
    一層橡皮吹氣,水上、雪地、沙漠都可行走,空氣浮起船底未碰地,激流救生不易操作,不適用。
    5、充氣式救生艇 Inflatable Rescue Boats
    中間有木板或鋁板,四週為各節氣囊組成,外加船外機當動力,槳很淺不撞擊,可於三級白水使用。
    6、個人水中摩托艇 Personnel Water Craft?
    體機小、靈活、吃水淺,救援時要二人一組,是行動最快捷的救援器具。

    B、直昇機救援
    直昇機救援 Holicopters:
    1.協勤事項及危險程度
    山林區利用直昇機偵察、轉寄通訊、載運傷患、救者及器材運送、吊掛、垂降、繩索架設等,人員物件水中吊起放下。危險度最高。
    2.救援的考量及等級
    直昇機救援最具危險性,地形要熟悉。事件執行重要的是事前溝通。駕駛與救援人員配合不易,默契要足夠。症狀受高度影響的患者避免運送。患者機上的照護、擔架進出,優先考量。
    3.直昇機救援地面配合事項
    接近要在駕駛視線內,不由尾部、頭身體下彎放低。降落點斜坡時,要由下方處接近。降落點要清場避免物件被吹起,注意風向,頂風降落最好。注意電線、樹木避免危險,使用閃光器引導降落。戶外不以明火,避吹散引火災。上機受機工長指揮,行動輕、扣安全帶。降落場大小白天60』*60』晚上100』*100』(英呎)。
    個人救生裝備
    救生衣、口哨、小刀、反光帶、脫離裝置、頭盔、防寒衣、手套、防滑鞋、扣環、拋繩帶、閃光燈、手電筒。


四‧激流救生概述

    距岸10英呎為安全距離、熟悉水流型態、水花下有障礙物、轉彎處會起漩渦、橋墩下枕頭現象、遵守15項基本原則、V字型水域較安全、過濾網會卡住人員、水流彙集會生水洞、石後迴流區停止點。

  1. 激流救生白水漂流又稱防衛式游泳:腳向下游併合微曲、仰躺腳要低於臀部、雙手撥水控制方向、欲往左則頭身向左。
  2. 激流救生攻擊式游泳:頭朝上游捷式姿勢、身體斜向成45度角。
  3. 激流救生白水漂流救人:救者背後扣溺者雙肩、溺者在前往下游漂流、漂流期間再尋機靠岸。
  4. 激流救生拋繩袋救人:繩端環不可扣住手腕、估算水流拋向溺者身、一拋不準可做二次拋、救援要佈置多重人力、溺者左手抓繩會右靠。
  5. 激流救生枯木橫渡:障礙物如濾網會卡住、以攻擊式游泳去接近、手壓障礙物由上滑過、如停頓抓握會被卡住。
  6. 溺者陷於河道中救援:溺者卡住會被下壓入水、救援要多人及適當裝備、儘量讓溺者頭保持水面。
  7. 激流救生繩索橫渡架設:繩索拉過河方式:拋擲、船艇、延伸桿、拋繩槍、攜帶過河、直升機。
  8. 繩索架設及橫渡:繩索以45度角斜向水流架設,橫渡以D型環扣於主繩、繩環以栓馬結扣於D型環、雙手抓繩環收雙臂於胸前、面向下游以漂流姿勢滑移。
  9. 激流擺盪式救生又稱魚餌技術:繩袋繩子不纏到、穿有快扣救生衣、穿蛙鞋方便加速、攻擊式游泳接近、由溺者上游接近、背後扣溺者雙肩、向岸上傳遞信號、岸上要至少二人、固定後擺盪靠岸、卡住時快扣脫離。
  10. 激流救生淺灘橫渡:水位在腰部以下、團隊機制協力互助、棍棒做三角支撐、面對上游姿勢壓低、每人雙手互扣對肩、一人負責發口令。
  11. 激流無動力船艇救生:艇頭自調繩環三點固定、繩環前D環拉到牽引繩、主繩架設以車當固定點、主繩架設垂直河道為7:1裝置、牽引繩可控船艇前後左右動、船艇內救援者指揮。

五‧團隊游泳

    激流救援由於有其較高的困難度與複雜性,所以講求團隊合作,要求隊伍之組成,係以整體、團隊的安全為第一要務。當執行救援任務時、或於急流中船艇翻覆、或為橫渡對岸時,指揮人員必須於入水之第一時間,將隊員集結,而團隊可利用串聯式漂流、並聯式漂流法通過急流、險灘。

    A.串聯式漂流(又稱直式、毛毛蟲式)
    使用時機:在救生艇遭翻覆或救援隊伍欲橫渡至某一定點時,為確保團隊之安全,在漂流至大渦流、滾輪流、V字流、微笑流等急流時使用。
    姿勢:以控向式游泳與防護式游泳併用,由指揮人員擔任第一位,第一位採防護式姿勢,第二位將兩腿由背後夾於第一位之腰部,兩手抓在第一位之肩部,身體後仰;第三、四、五、六位依此類推,成毛毛蟲的形狀。第一位為指揮,負責監控前面溪流之狀況與前進方向的調整,可直線或45度角前進,當欲調整方向時(採控向式游泳),指揮者舉右手時,全體以右手向後划水,使隊伍偏向右側,反之亦同。

    B.並聯式漂流(又稱橫式)
    使用時機:同串聯式漂流,其差別在於並聯式漂流的面積較大,張力較大,流速較快。姿勢:由指揮人員擔任第一位,第一位採防護式姿勢,第二位防護式姿勢,右手穿越第一位之左腋下抓住左前肩之救生衣,第三、四、五、六位依此類推;反之使用左手時,全部用左手。

    C.團隊游泳並無一定姿勢,也並非一成不變,指揮人員可視水流流向,調整方式,如在大渦流、滾輪流、V字流、微笑流等急流或流域較小出現岩石時,使用串聯式漂流,而在緩流區使用並聯式漂流,以增加流速。??? 在溺水救援時,亦可利用直式的方式,救援者自背後夾住溺者之腰部,而將溺者帶至下游緩流區或岸邊。

六‧結語

    因應多元化課題,救難人員應心隨境轉,平常以吸收新知為第一要務,取人所長補己之短,提昇自我技能。

    生命的規則(Rules to Live By)
    會實做的人無法做一個很好的教練,身為教練要不斷吸收新知識,培養一位好的救難人員要反覆安排訓練、加強演練、吸收經驗、決定判斷。
    救援不要訂定教條(Don』t get dogmatic),要有多重備案。

    如美國文化學習技術求生步驟(Stop for saving lives)常用STOP所述:
    S:Sit坐下來T:Think想一想 O:Observe觀察P:Plan計劃

       平常先坐下來想一想,研究如有大積水要往何處引流,防範措施研究後要計劃,加強宣導、教育訓練,以期防止災難發生,減少救災資源付出。



:::

Google-EN-TW

計數器

今天: 952952952
本週: 5793579357935793
總計: 16310251631025163102516310251631025163102516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