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der image 234
  • slider image 235
  • slider image 236
  • slider image 237
  • slider image 238
  • slider image 239
  • slider image 240
  • slider image 241
  • slider image 242
  • slider image 243
  • slider image 244
  • slider image 245
  • slider image 246
  • slider image 247
  • slider image 248
  • slider image 249
  • slider image 250
  • slider image 251
  • slider image 252
  • slider image 253
:::

Empty Title

 
 
 
 
 
             

初探溯溪旅遊市場與未來趨勢

鄭峰茂

         冒險觀光在國外已經盛行多年,Muller & Cleaver (2000)以美國嬰兒潮的人口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顯示,56% 的受訪者在五年內有參與過冒險假期或旅行(adventure holiday or trip),超過2 億7 佰萬人有參與過溫和的冒險假期或旅行(soft adventure holiday or trip),而只有大約5 仟9 佰萬人有參與過困難的冒險假期或旅行(hard adventure holiday or trip)。交通部光觀局 (2005)最近幾年也開始再推廣運動型冒險觀光,例如:潛水、衝浪、滑水、水上摩托車、泛舟、划船、乘坐遊艇、釣魚、飛行傘、攀巖、溯溪、滑草等,而這些活動都進而促使國內冒險觀光的發展,根據歷年來國人國內旅遊目的調查表中顯示,從事健身度假運動的人口比例由原先2001 年的4.4% ,提升到2004 年的9.3% (受颱風災害影響略有下滑),最高為2003 年的12.1% ,顯示國人對戶外運動型遊憩活動是有顯著成長趨勢。

         

         台灣位於歐亞與菲律賓兩大板塊之聚合和壓縮界線之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造山運動頻繁,形成四分之三的環山地型,山嶽高而險峻,溪流短而湍急,森林林相豐富,又因地處亞熱帶,雨量豐沛,形成雄偉奇峻的溪谷地形,有深潭、瀑布、急流、河階、曲流、巖壁、峽嶂、密林等,是發展溯溪活動之理想環境(莊再傳,2002;林宗聖,2002)。台灣主要的河川,大都發源自中央山脈、玉山山脈和雪山山脈等高山區域,並分別向東、西流入台灣海峽或太平洋。全台河川分佈廣泛,各地均有適合發展溯溪活動的天然場所,分佈在各主要河床上游,如北部的淡水河、頭前溪、中港溪、後龍溪;中部的大安溪、大甲溪、烏溪、濁水溪;東部的蘭陽溪、新城溪、蘇澳溪、南澳溪、和平溪、立霧溪、花蓮溪、秀姑巒溪、卑南溪;南部的北港溪、朴子溪、八掌溪、急水溪、曾文溪、鹽水溪、二仁溪、阿公店溪、高屏溪、東港溪、四重溪等共28條,當中更分佈數以萬計的中、小支流,並各自形成天然不同等級的溯溪場所,提供溯溪愛好者前去初探與發現。

 

         溯溪意指由溪流中下游開始,沿著溪谷往上游溯行至溪流源頭的一種溪谷攀登活動,這種活動需要穿越瀑布、橫渡急流、攀登峭壁,是一種結合登山、露營、游泳、攀巖、定位運動、地圖研判、野外求生和急難救助等技能於一身的綜合性活動(林宗聖,2002;Lee, 2006)。溯溪旅遊亦是一種新興冒險旅遊,然而人類內心渴望探索新奇且具不確定性的事物,喜愛在一般的環境下所無法得到活動刺激,特別在參與新奇或具有挑戰性的活動中,可以自由的選擇,並得以運用身體、知覺及智力。溯溪活動需要同伴之間的密切配合,體現一種團隊精神,去完成艱難的攀登,對於溯行者是一種體力與智慧的雙重考驗,同時又可得到一種信任與滿足,並獲得一種克服困難後的自信與成就感。

 

         溯溪運動最早起源於阿爾卑斯山脈的冰河攀登,後來傳入日本,日本在先天環境因素下,歷練出自己另一套攀登技術,並享有溯溪王國之美譽,台灣溯溪活動濫殤於日治時期昭和年間,1970 年代以降,進入溯溪攀巖的盛行時期,1982 年日本溯溪熱愛人士來台溯溪,再度掀起了登山界的一股溯溪熱潮,1983 年以後民間陸續成立溯溪俱樂部,目前北部:以內洞溪、頭前溪、老梅溪等、南部:以海神宮、大峽谷、涼山瀑布等、東部:以白鮑溪、黃金峽谷、砂婆礑等為較具代表性場所,然而,參與溯溪旅遊的人數也正逐年的再增加之中。

         台灣因地理環境特殊,擁有豐富而多樣化的人文與自然資源,發展觀光具有雄厚的潛力,再加上2005 台灣觀光年、2008 年台灣博覽會,台灣目前將積極推展新興套裝旅遊路線,並建設具備為國際級觀光旅遊線之地區。同時重點開發數個具標竿效果之新景點,使台灣的觀光發展能逐步涵蓋各地區,達成發展觀光產業振興地方經濟的效果(交通部觀光局,2005)。

         台灣的溯溪旅遊活動受到降雨量及冬季枯水期之影響,有明顯季節性,主要活動集中在每年的5 月至10 月間,其最大干擾因素是每年七、八月份的颱風好發期,而溪流上游容易受到豪雨或颱風所帶來的洪水及山崩,經常會導致造成河床水量與地形外表的改變,以致地形不斷產生變化,因此更增加溯溪活動的新鮮性與刺激性,一般商業性質的溯溪旅遊團隊均會顧慮時間性與風險性問題,並不會讓遊客挑戰過分能力以外的嘗試,一天旅遊行程所行進距離不會刻意去強調攻頂與難度性,而是以新奇的體驗與樂趣為主要訴求,在相關學者研究中顯示參與溯溪旅遊之遊客性別比例女性略高於男性,此證明溯溪旅遊活動是沒有性別之分的,年齡層與婚姻狀況則以青壯年族群與未婚者為主,顯示此年齡層與未婚者的遊客是較願意嘗試新的體驗與接受不同資訊(Lee, 2006;李宗鴻,2006)。

         因此,商業性質溯溪旅遊是非常適合在台灣發展的戶外遊憩活動,深具潛力,尤其,在南部天然環境與氣候的優勢條件下,更是發展溯溪旅遊活動的待琢璞玉。

 
 
 
 
 

:::

Google-EN-TW

計數器

今天: 335335335
本週: 4075407540754075
總計: 1629307162930716293071629307162930716293071629307